在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來臨之際,為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凝聚鄉村振興、教育振興強大精神力量,引導廣大青年進一步強化責任感、使命感,聚焦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在鄉村振興中挺膺擔當,2023年10月26日,經濟管理學院本科第四黨支部在九里校區逸夫館J4209組織開展了“黨建引領風帆勁,鄉村振興譜新篇”主題黨日活動。

王雨同志向大家介紹了黨和國家在脫貧攻堅戰中采取的政策措施與取得的輝煌成就。在脫貧攻堅的偉大歷程中,我們黨立足我國國情,把握減貧規律,出臺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舉措,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上下同心、盡銳出戰是脫貧攻堅精神的關鍵內涵,共產黨員的身影奔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戰場上。王雨同志向大家介紹了脫貧戰場上的感動中國人物:扎根邊疆、用教育為女孩們筑夢的張桂梅,絕壁開路的毛相林,40年不忘初心、促成科技興農的趙亞夫等人。他們的事跡充分反映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使命擔當和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深厚情懷,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生如夏花絢爛,綻放青春年華。支部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青春講師團哲學學院分團團長房琦琪同志進行線上宣講,深入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同志們從房琦琪同志的介紹中了解到了黃文秀書記在校期間的點滴日常,研究生畢業后,她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在她擔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年時間里,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她在條件艱苦的鄉村用驚人的毅力與決心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脫貧之路,將最美的韶華留在了扶貧路上,用生命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聽了房琦琪同志的講述,同志們深受感觸,也在心中堅定了傳承文秀精神、接力文秀使命、服務國家社會發展的信念。

接著,經濟管理學院赴百坭村社會實踐隊的湯權同志從在百坭村的見聞、文秀書記的工作事跡、文秀精神的傳承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在一年的時間里,黃文秀書記通過不計其數的走訪調研,找準發展方向,讓百坭村煥發新生。實踐隊員走進文秀書記工作的地方,看到墻上村里的孩子們用稚嫩的字體寫下的“文秀姐姐,我們想你了”,紛紛為之動容。湯權同對大家說,黃文秀同志一生不忘初心、執著堅守、心系村民、甘于奉獻,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應當學習其事跡,傳承其精神,自覺扛起使命擔當,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發光發熱,將青春熱血鐫刻在時代的豐碑上。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乏交大人的身影。西南交通大學第二十三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安靜澤同志進行了支教經歷分享。她曾前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中學支教,“用行動助力鄉村教育,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支教團成員們深入鄉村學校,不畏苦,不怕難,對孩子們開展基礎學科教育、夢想教育,告訴他們也有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機會,給孩子們埋下夢想的種子。開展籃球比賽、組織文藝匯演、在地震后守護學生,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們在實踐中成長,在為教育振興、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貢獻青春力量。
支部黨員進行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相關內容的學習。王雨同志帶領大家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文件中關于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同志們認識到:鄉村振興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是健全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重要關頭,身為當代青年的我們,應當積極探索所學理論如何應用于鄉村振興實踐,將自身發展主動融入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與黨和國家共奮進,充分實現自身發展價值。

活動最后,支部書記張先凌同志進行總結,她強調支部各位同志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思想,長才干,接過鄉村振興的接力棒,不畏艱險,砥礪前行,到鄉村、到基層、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在實踐和奮斗中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美篇章。
